今年下半年,太陽能產業成為台股的一大驚奇,特別是太陽能模組廠的股價在沉寂多年後,火速飆升。其中,三大模組廠聯合再生、元晶、茂迪,今年七月到十月二十六日,分別飆漲了一三○%、三八○%、三九○%以上。
市場樂觀的理由,是太陽能市場的需求再起,以及太陽能模組廠本身的業務重整。
「過去不好的那一塊事業,都減損了。」凱基投顧分析師梁姿嫻指出,過去台廠重視的太陽能電池事業是虧損主因,如今,縮小了太陽能電池業務,以模組業務為主,三大太陽能模組廠營運成績都出現了轉機,聯合再生虧損持續收斂,茂迪、元晶第二季更繳出單季虧轉盈的表現。
「最重要的,還是政策目標。」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指出,政府訂定二○二五年太陽能發電量達到二○GW,是驅使台灣太陽能再起的關鍵,要達到二○二五非核家園目標,太陽能扮演著重要發電角色。
除國內需求成長,受惠技術革新,台廠也透過新型模組產品,取得反攻市場的機會。
政策有利大型電廠開發 營運重心調整 後市看好
然而,政府早在一六年就訂出發電量目標,為什麼遲至今日市場需求才起飛?
萬皓鵬觀察,主要因素有二。首先,太陽能產業政策發展,隨著經濟部前部長沈榮津升任行政院副院長,「從經濟部拉升到行政院層級。」強化了政策推動開發力道;其次,依照政府原先規畫目標,二○年太陽能發電量應達到六.五GW(百萬瓩),然而,七月底卻僅有四.八GW,若要在今年順利達標,「政府得加強很大的力道。」萬皓鵬說。